聯系我們
13281808088

接到報告后,省委書記陳豪、省長阮成發立即要求迅速啟動處置預案,嚴格做好疫情處置和疫區防控工作,嚴防疫情擴散。派出由副省長陳舜率領的工作組,連夜趕赴鎮雄縣現場指揮疫情應急處置工作。
目前疫情已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截至10月21日中午,兩個疫點共計生豬1254頭已全部撲殺并做無害化處理,全省啟動非洲豬瘟Ⅱ級應急響應、采取Ι級響應防控措施。同時,以疫點為中心,方圓3公里內為疫區,共計6918頭生豬將于22日12時前全部撲殺,并于當日完成無害化處理。
鎮雄非洲豬瘟疫情時間軸
● 10月19日,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在昭通市鎮雄縣送檢的樣品中檢出疑似非洲豬瘟病毒陽性。
陽性樣品來源于鎮雄縣母享鎮宏源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牛場鎮紅色養殖場。牛場鎮養殖場存欄生豬804頭、發病298頭、死亡298頭,母享鎮養殖專業合作社存欄生豬353頭、發病247頭、死亡247頭。
● 10月20日20時,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云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送檢樣品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為非洲豬瘟。
● 10月20日晚,省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處置工作,立即派出工作組赴鎮雄縣督促指導。
● 10月20日晚,疫情發生后,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當地。
鎮雄縣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采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對全部病死和撲殺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
● 10月21日凌晨前,對母享鎮宏源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牛場鎮紅色養殖場兩個疫點746頭活豬完成撲殺并進行撲殺無害化處理。
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疫情處置規范要求,兩個疫點共計生豬1254頭已全部做無害化處理。
● 10月21日中午,農業農村部確認為非洲豬瘟疫情。
● 10月22日12時前,以疫點為中心,方圓3公里內為疫區,共計6918頭生豬將全部撲殺,并于當日完成無害化處理。
成都龍騰天添環??萍加邢薰編阏J識非洲豬瘟疫情基本論:
非洲豬瘟(ASF)知多少?
(1)非洲豬瘟都去過哪里?
自1921年在非洲東部肯尼亞發現以來,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1957年首次沖出非洲,從安哥拉傳到西班牙,占領西歐;1971年從西班牙傳到古巴,占領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多數被及時撲滅,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島仍有流行;2007年相繼傳入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并在俄羅斯南部和東歐持續擴散;2012年烏克蘭首發,2013年白俄羅斯首發,2014年占領立陶宛、波蘭和拉脫維亞;2017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生數起非洲豬瘟疫情(已經逼近家門口)。
2018年8月3日上午11時,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區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疫點內913頭生豬已全部撲殺和無害化。
2018年8月14日,鄭州經開區雙匯屠宰場一車來自黑龍江佳木斯市湯原縣鶴立鎮交易市場的260頭生豬,死亡30頭,確診為非洲豬瘟疫情,8月16日鄭州市政府劃定屠宰場周邊3公里內為疫區,緊急撲殺1362頭豬,并隔離封鎖6周。
網傳本次非洲豬瘟進入中國的途徑是因為中美貿易戰而大量購進俄羅斯凍豬肉。
(2)非洲豬瘟從哪里來?
① 感染的軟蜱——叮咬傳播
② 感染的豬(包括野豬)——直接接觸傳播
③ 污染的飼料、泔水、豬肉制品——采食傳播
④ 污染的設施工具(車輛、衣服)和器械——間接接觸傳播
(3)非洲豬瘟到底是個啥東西?
屬雙股線狀DNA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兼具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特性,有囊膜,只有1個血清型,有22個基因型。
疣豬、大林豬和非洲野豬可隱性帶毒,成為病毒儲存器。
非洲豬瘟病毒在豬體內可在幾種類型的細胞漿中,尤其是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
該病毒可在鈍緣軟蜱中增殖,并使其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4)豬肉還能吃嗎?
① 您買不到非洲豬瘟患豬的豬肉:
非洲豬瘟感染后死亡率100%,屬一類動物疫病,一經發現全群撲殺并無害化(用密閉容器運送尸體到專門處理廠,濕法化制或焚毀),不可能流入肉品市場。
② 非洲豬瘟對熱抵抗力不強:
病毒存在于豬的血液、組織液、內臟,及其他排泄物中;
雖然,病毒的感染性在污染的環境中可保持3天,糞便中持續數周,腌制或高溫煙熏的火腿中存活3—6個月,4℃冷藏帶骨肉中存活5個月,死亡野豬尸體中存活1年,冷凍肉中存活數年;
但是,加熱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鐘病毒就被破壞;脂溶劑和消毒劑也可輕易破壞。
③ 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豬與野豬對本病毒自然易感,不同品種和年齡的豬均易感,偉力合于1956年曾通過兔子盲傳26代后攻毒豬照樣致死。
但是,夢特哥馬利氏等于1921年曾試驗白鼠、天竺鼠、兔、貓、犬、山羊、綿羊、牛、馬、鴿等動物,都未被感染。
其實,病毒感染動物就像鑰匙(病毒表面蛋白,如流感的H蛋白)和鎖(細胞上的病毒受體,如唾液酸)的關系,什么鑰匙開什么鎖,人沒有非洲豬瘟的病毒受體,所以不會傳染給人。
(5)發病機理
病毒經過口和上呼吸道進入豬體,在鼻咽部或是扁桃體感染,后迅速蔓延到下頜淋巴結,通過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
發病率在40%—85%,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
高致病性毒株攻擊時,細胞變化很快,患畜在出現明顯癥狀前細胞都已死亡,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攻擊時,臨床癥狀較明顯,感染細胞細胞核變大,普遍發生有絲分裂,死亡率在10%—30%之間。
(6)臨床癥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5~9天,臨床實驗感染2~5天,以發熱,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粘膜明顯出血為特征。
① 最急性型:多發于非洲,無明顯癥狀,突然倒地死亡;
② 急性型:體溫升高至41度 ,擠成一團、共濟失調,脈搏快,呼吸快約三分之一,咳嗽、呼吸困難,眼、鼻有漿液或粘液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出血,有些毒株引起血痢,嘔吐;
最初三至四日發熱期間,躺在舍角,強迫趕起顯示極度衰弱,尤其后肢更甚;
癥狀持續約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時,體溫開始下降,表現波浪熱(與豬瘟稽留熱型不同),死亡率可達100%。
③ 亞急性和慢性型:多發生在非洲以外地區,表現母豬流產,呼吸改變,關節腫大、跛行,皮膚潰瘍,消瘦,病死率低。。
(7)剖檢變化
1)急性型和亞急性型以廣泛性出血和淋巴組織壞死為特征:
① 耳、鼻、腹下、會陰、尾無毛部分呈界線明顯的紫色斑;紫斑部分常腫脹,中心深暗色分散性出血,邊緣褪色。
② 切開胸腹腔,胸膜下水腫特別明顯;心包有猩紅液體、胸腹腔有許多澄清、黃或帶血色液體(豬瘟無此癥狀);
③ 內臟漿膜可見到棕色轉變成淺紅色瘀斑,即所謂的麩斑,尤其于小腸更多,直腸壁深處有暗色出血。
④ 腎臟彌漫性出血(豬瘟針尖狀出血);
⑤ 淋巴結嚴重出血,似血塊(豬瘟大理石樣出血);
⑥ 脾腫大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質脆(豬瘟樹枝狀梗死)。
⑦ 喉頭有瘀斑(發生于氣管前三分之一處)及擴散性出血。
⑧ 肝肉眼檢查不明顯,近膽部分組織有充血及水腫現象。
⑨ 腦膜、脈絡膜、腦組織發生較嚴重的水腫出血。
2)慢性型可見肺實變或局灶性干酪樣壞死和鈣化,病程稍長大多發生纖維素性心包炎、肺炎及關節腫大等病變。
(8)急性型典型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區別點 | 非洲豬瘟(ASF) | 典型豬瘟(CSF) |
病原 | 雙鏈DNA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屬 | 單正鏈RNA黃病毒科瘟病毒屬 |
病程 | 病程很短,3—5天內死亡率100% | 病程1—2周,發病早期使用大劑量豬瘟疫苗可治愈 |
脾臟 | 又大又黑,易碎 | 大小正常,有樹枝狀梗死 |
淋巴結 | 腸系膜淋巴結嚴重出血如血塊 | 淋巴結大理石樣或外圍出血 |
膽囊壁 | 布滿小出血點,充滿血液和膽汁 | 只有個別小出血點 |
積液 | 胸水、腹水、心包大量積液 | 基本無胸、腹水 |
體溫 | 波浪熱,死前一天體溫顯著下降 | 稽留熱,41.5左右 |
2018年8月3日,沈陽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 | ||
(9)非洲豬瘟的防控:
1)政府層面:
嚴禁從發病或風險國引進活豬及其產品,從未發病國引進活豬時,要嚴格產地預檢和入關前后的隔離檢疫。
在國際機場和港口,從飛機和船舶來的食物廢料均應焚毀;并嚴禁旅客夾帶肉品入境。
對無本病地區事先建立快速診斷方法和制定一旦發生本病時的撲滅計劃。
2)個人層面:
目前世界范圍內沒有可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但高溫、消毒劑可殺滅病毒,所以做好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是防控的關鍵。
① 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場及其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等措施。
② 盡可能封閉飼養生豬,采取隔離防護措施,盡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
③ 嚴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飼喂生豬。
④ 發生豬瘟疫苗免疫失敗、不明原因死亡等現象,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