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料及預處理
餐廚垃圾回收的水分含量大,有機質含量高,油脂豐富,在進行厭氧消化之前需進行預處理,主要通過預處理選出大件物和玻璃,然后通過擠壓螺旋設備固液分離、油水分離,最終油回收利用,再磁選機設備選出廢金屬等再生物資,有機物部分通過破碎均漿工藝與設備進行厭氧消化。通過工藝優化和設備完善,使項目的分選效率提高到95%,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
餐廚垃圾厭氧消化
厭氧發酵系統是餐廚垃圾處理工藝的關鍵部分,通過對厭氧發酵各影響因素研究,完善餐廚垃圾厭氧發酵工藝,提高處理效率:研究各級反應器的pH值、溫度、堿度、進料方式、消化液(沼液)回流比等因素對有機酸濃度、氨氮濃度的影響,建立系統運行參數與控制指標之間的相應關系,在中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建成安全穩定的厭氧消化裝置和設備,厭氧消化的有機物降解率達到58%以上,容積產氣率提高20%,發酵周期縮短至20天左右。
厭氧消化產物資源梯度利用
基于厭氧消化產物—沼渣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特性以及北方地區不同的應用需求,制備有機顆粒肥,用于開展荒漠治理、園林綠化、基質育苗等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沼渣梯度利用技術研究。確定不同梯度的利用技術對沼渣特性和施用方式、水平的要求,以及對產品品質和土壤環境的影響。基于厭氧消化產物—沼液回用脫氮處理,通過沼液循環回用,替換水以調節原料的發酵進料濃度,可以達到節水和減少沼液外排的目的,是較為經濟有效地沼液減量處理方式。此外,沼液回用還能起到熱量回收、增加系統微生物總量、提高系統緩沖能力和產氣量的作用。但沼液循環回用過程中會遇到氨氮、揮發性脂肪酸濃度累積抑制厭氧微生物,難降解物質無效循環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對沼液回用技術進行系統研究。
基于厭氧消化產物—沼氣提純,沼氣進入沼氣凈化系統,通過傳統的濕法-干法脫硫設備脫硫、PSA去除沼氣中H2S和CO2,將沼氣中的甲烷提純至97%以上。提純后的沼氣制備CNG(車載燃料),為天然氣燃料動力車加氣或者制作清潔燃料用戶做飯。